6月26日,朱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最后一条关于捷尼赛思的信息。此后一个月,这位捷尼赛思中国CEO如同人间蒸发,再未分享过任何品牌动态。

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,朱江已在6月底离职,任期仅10个月。
朱江已是捷尼赛思中国三年内的第三任掌舵人。他的前任李哲(韩方首席协调官)任职仅9个月,而首任CEO何睿思(Markus Henne)是唯一撑过四年的“长寿”领导者。
捷尼赛思在中国市场的持续溃败已是不争的事实——销量惨淡(2025年上半年仅590台)、亏损飙升(单车亏损高达120万元)、渠道崩解(近半经销商退网)。然而其仍坚持不退出,背后是多重战略考量的复杂博弈。
中国对任何豪华品牌都具有战略意义
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,中国对任何豪华品牌都具有战略标杆意义。若退出,意味着现代集团在全球豪华车版图中永久性缺失关键一环,将严重削弱其“全球第三大车企”的行业地位。
尤其捷尼赛思在北美成功压制奥迪,却在中国惨败,这种反差更凸显其不能轻易认输。
中国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已超50%(2025年数据),成为全球电动化竞争的核心战场。捷尼赛思计划将中国作为其电动化技术落地的“跳板”,通过本土化生产反哺全球市场。例如,与华为合作的智驾系统若成功,可复制至其他地区。
退出后30亿元沉没成本将彻底归零
捷尼赛思将中国战略分为三阶段:1.0(基础布局)、2.0(精细化运营)、3.0(规模盈利)。尽管1.0阶段失败,但2.0阶段的国产化与轻渠道改革已启动,集团难以接受前期投入完全作废。
2025年3月,捷尼赛思宣布新能源车型国产化计划,通过免除25%关税、利用北京现代闲置产能和本土供应链,预计成本降低30%以上。若放弃,则前期投入的烟台/上海研发中心、渠道建设等沉没成本(累计超30亿元)将彻底归零。
朱江任内推动“展厅+”模式(面积缩至400-500㎡,成本降60%),试图以低风险方式维持存在感,为后续翻盘保留火种。
现代集团的全球输血能力很强
作为全球第三大车企,现代集团有足够资本为捷尼赛思中国“续命”。其北美市场利润可部分覆盖中国亏损,以时间换空间。
本土化研发也迎来了迟来补救。品牌加速推进上海数字化研发中心建设,并计划推出中国专属新能源车型(如2026年即将投产的GV80混动版),试图扭转“美版微调车”的劣势形象。
避免“三退中国”的耻辱烙印
历史上现代高端品牌已两次退出中国(2008年劳恩斯、2014年捷恩斯)。若捷尼赛思再退,将成为韩系豪华车在中国彻底失败的象征,对现代集团的品牌声誉造成毁灭性打击。
一位捷尼赛思内部人士对【汽车维基】坦言:“退出意味着承认韩国高端车永远无法征服中国市场”。
结语:一场豪赌的终局
捷尼赛思的坚持,本质是跨国车企在战略尊严与商业理性间的艰难平衡。
其国产化计划如一场“轮盘赌”——若成功,可借中国供应链重塑全球竞争力;若失败,则30亿亏损仅是序章。
短期看,7月朱江的离职将成关键节点:若选择加注国产化,需彻底放权中国团队、拥抱华为等本土技术伙伴;若选择退出,则需承担韩系高端车永久性退出东亚市场的历史性败局。
这场豪赌没有中间道路——要么成为“现代版的雷克萨斯奇迹”,要么沦为“三次溃败的教科书案例”。
- 随机文章
- 热门文章
- 热评文章
- 比亚迪海豹DM-i预扣提车价曝光 两款车型售19.50-20.50万元
- 实力领跑中型SUV市场,瑞虎8冠军家族上市!
- 对比ID.6 CROZZ与比亚迪唐,哪款SUV更胜一筹?
- 探索未来出行,亲临一汽-大众ID.6 CROZZ静态展示
- 门槛降低1万元!大空间轿车7.79万起 比轩逸大还更帅?
- 21.8万起你看好吗?领克最新SUV预售 魅族车机!
- 试驾全新蔚来ES8:不光能家用 座舱AR大屏还有商务属性
- 启阳锦江东风日产:逍客最低售10.99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