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来源:时代财经作者:武凯
近日,6A股主要上市企陆续公布2024年一季度业绩报告。整体来看,民营企业绩、销量都有显著增长,上集团、广集团表现不及预期。
在2024年一季度,国内市场行情尤为复杂。今年春节恰逢季中2月份,返乡季催化了部分消费者购需求,推动1月份国内乘用市场零售达到203.5万辆,同比增长57.4%,实现预期中的开门红走势。不过随着春节的到来,2月份市场进入淡季。此后在3月,消费市场的复苏和新一轮降价潮引发的观望情绪,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市场销量。
时代财经摄。整体来看,今年1-3月份国内乘用累计销量483.2万辆,同比增长13.2%。长安、比亚迪、长城、奇瑞及吉利等自主品牌企贡献大部分增量。在这其中,比亚迪、长城、赛力斯等A股上市企销量增长尤其显著。
比亚迪等A股上市企销量的增长也对其业绩带来持续利好。综合6A股上市企一季度业绩数据,比亚迪、长城两民营上市企业实现营收、利润大幅增长,赛力斯甚至实现扭亏为盈。民营企呈现出了更强的生命力。
民营企激流勇进
在经统计的6A股上市企中,3民营企一季度表现突出。
在今年前3个月,比亚迪、长城、赛力斯的销量均有显著增长,分别达到62.6万辆、27.5万辆、11.4万辆,同比增幅为13.44%、25.11%、172.16%。
数据来源企业公告,时代财经制图。赛力斯的销量增幅十分可观,这主要得益于AITO问界品牌的热销。在去年9月、12月,华为先后发布问界M7、M9两款新,并为其提供智能驾驶、底盘等软硬件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支持。在上市后,问界M7通过降低定价的方式受到市场追捧,问界M9则凭借豪华定位获得市场关注,并在与理想L9等型的竞争中获得一席地。
不过当下赛力斯的销量过于依赖AITO问界品牌,后者今年前三个月累计销量85842辆,贡献了赛力斯75.2%的销量。反,赛力斯旗下蓝电、瑞驰、风光等自有品牌未获得华为方面的相应支持,其合计销量不敌AITO问界。
卖的越来越多,3企的业绩也更加亮眼。
数据来源企业公告,时代财经制图。今年一季度比亚迪营收高达1249.4亿元,位居国内企第二位;其净利润达到45.7亿元,位居6A股上市企首位。同时,一季度比亚迪营收、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四连涨。
随着比亚迪销量增速趋于平稳,其营收和净利润增幅也在收缩。相较于2023年同期,比亚迪营收、净利润增幅分别为3.97%、10.62%。如果比亚迪销量增速放缓,其营收和净利润增幅或面临持续收缩的情况。
相较而言,长城、赛力斯销量基数较小,销量增幅带来的业绩增速更加可观。前者今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428.6亿元、32.3亿元,同比增幅为47.6%、1752.6%;后者同期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65.6亿元、2.2亿元,营收同比增幅高达421.8%,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。
长城方面表示,一季度营收、利润增长主要系报告期整销量增长及单收入提升所致。2023年以来,长城一直致力于提高单收入、优化销售结构。不过1752.6%的百分比增长,主要是基于去年同期的较低基数。
在2021年一季度、2022年一季度,长城净利润就已超过16亿元。但在2023年一季度,其净利润暴跌89.34%至1.7亿元,这显得2024年的恢复性增长格外突出。
合品牌增长乏力
相较于民营企的表现,多A股国有企一季度增长乏力。
上集团长期以来是国内销量最高的企集团,旗下拥有众多合、自主品牌。不过合品牌增长乏力、自主品牌销量低迷渐成上集团发展现状。
今年一季度,上集团共售出83.4万辆,力压涨势凶猛的比亚迪、位居行业首位。不过相较于比亚迪的销量不断增长,上集团的销量自2023年出现下滑,今年一季度也同比下滑6.4%,去年同期为89.1万辆。
上集团内部销量最高的为上大众、上通用、上通用五菱以及上乘用,前三者均为合品牌。今年一季度集团整体销量下滑,主要系上通用、上乘用销量同比分别下滑40.04%、17.27%;同时上智己等自主品牌仍在成长阶段,销量规模落后于上述品牌。
广集团一季度的市场表现有待提升。
一季度广集团销量41万辆,同比下跌24.11%,为6企中销量下滑最显著的企。广集团旗下主要有4大品牌,一季度广本田、广丰田、广埃安销量分别下滑21.74%、29.07%、37.60%,广乘用销量微增2.25%。
数据来源企业公告,时代财经制图。市场表现不佳传导到经营层面,上集团、广集团一季度业绩表现较为逊色――上集团营收1430.7亿元,同比微跌1.95%;净利润27.1亿元,微跌2.48%。广集团一季度营收213.5亿元,同比跌19.12%;净利润12.2亿元,同比跌20.65%。
两大国有企一季度表现欠佳或与合品牌增长乏力有关。中国流通协会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国内自主品牌销量累计份额55%,相对于去年同期大幅增加5.4个百分点。反德系、日系、美系合品牌销量在持续收缩。这对以合品牌销量为主的国有集团而言极具挑战。
另一A股上市央企长安一季度表现较为复杂,其销量同比增长13.87%至69.2万辆,营收也同比增长7.14%至370.2亿元,不过净利润同比下滑83.4%至11.6亿元。在去年同期,长安净利润高达69.7亿元。
整体来看,长安是中央直属或国有企中发展较快的集团,其自主品牌表现十分突出。在一季度,长安旗下自主品牌销量达58.9万辆,贡献了集团85%以上的销量。
在2023年,长安营收超过千亿元、利润也超过百亿元,且均实现大幅增长。在这种增长态势下,今年一季度净利润的大幅下滑或许有其他因素:长安表示,今年一季度公司投收益同比降超9成,主要因去年同期并购深蓝科技有限公司确认投收益影响。
何处谋发展?
一季度已然过去,接下来的市场竞争将倍加激烈。
要是在2023年,企凭借低于均价的价格还能有效抢占市场。但在当下行业普遍降价的趋势下,低价竞争对多数企而言已非良策。这还尚未考虑低价竞争对企业经营层面造成的压力。
因而在电动化、智能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,不少企将研发摆在了核心位置,开始大幅提高研发投入,以期推出技术更加领先的型。
在今年一季度,多数A股上市企研发投入都有显著增加。如上集团一季度研发支出39.5亿元,长城同期研发支出19.6亿元,长安同期研发支出15.4亿元。此外,赛力斯同期研发支出也由去年同期的3.5亿元大幅增长至今年一季度的9.5亿元,增幅接近3倍。
一季度研发投入最高的A股上市企是比亚迪,研发投入高达106.1亿元,超过其余5企和。唯一一研发支出减少的是广集团。一季度其研发费用为3.8亿元,低于去年同期的4亿元。
国内企另一发展方向是海外市场,这一市场仍有显著增长空间,已成为自主品牌谋发展的一大领域。
近年来,上集团、长城、比亚迪等企均在加快海外市场布局,开始大规模进入欧洲、东南亚、拉美以及日本等地区市场。尤其是在欧洲、日本市场,国产已然展开对德系、法系以及日系等主流企的攻势。
在海外销售产品的同时,长城、比亚迪等也开始进行以建厂为主的本土化尝试。公开料显示,截至目前,上集团、比亚迪、长安已纷纷宣布在泰国建设整生产工厂;长城、比亚迪则先后在巴西打造工厂等。
相继奔赴海外市场给我国产业和企创造了广阔的发展机遇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继2023年我国出口量同比增加57.4%、达到522.1万辆后,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量再度大幅增长,达132万辆,当季出口金额增长至1789亿元。
在这其中,今年一季度上集团、长安(自主品牌)、比亚迪、长城海外销量分别达到22.7万辆、10.9万辆、9.8万辆、9.3万辆。
尽管当下我国自主品牌出海还面临诸多挑战,如近日美国对华电动实施的极高关税。但新能源产业发展正成为国产走向海外的重要契机,反出海也是中国品牌发展的一大机遇。这值得国内企关注。
推荐阅读:
- 随机文章
- 热门文章
- 热评文章
- 国产宝马i5官图发布!中国元素+后排巨幕,卖多少合适?
- 12.69万起,开启油电同价!瑞虎8冠军版家族上市
- 比亚迪海豹DM-i预扣提车价曝光 两款车型售19.50-20.50万元
- 设计出众、性能强悍,领克08 EM-P预售仅21.8万起
- 大就是好,宝骏云朵售价9.58万元起
- 4挡电混SUV皓瀚DH-i车型上市,9.99万起售轻松购
- 长城哈弗B26正式定名猛龙亮相
- 试驾全新蔚来ES8:不光能家用 座舱AR大屏还有商务属性